1945年,闻名中外的上党战役爆发,主战场就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76年过去了,如今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近年来,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在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引领农户发展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方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屯留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在屯留区这块光荣的土地上,目前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农业生产革命:这里的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来完成,农户交一定的农资费和托管费,就可以等待收获了。这一做法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怎样种好地这些难题,有力支持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有着30年农业农村管理经历的屯留区农经中心主任侯学增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农业生产托管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让农民有多余精力从事其他生产致富。现在有许多屯留区的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将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作业环节进行了托管。目前,当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6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达到80%以上。
“同时,农业生产托管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侯学增介绍说,通过农机集中连片作业、统一购买农资、科学种植等方式,可使种地成本下降,初步计算,仅化肥一项每亩就可节约成本60元左右;通过秸秆还田、深松深耕等配套作业改良土壤,还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当记者问及将农业生产托管做大做强的关键点在哪里时,他不假思索地说,全凭金融资本的参与,全靠当地金融部门的支持。
如何培养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金融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增信,为金融支农化险,人行屯留支行在人行太原中支和长治中支的指导支持下,率领辖内金融机构与当地农经部门进行了积极探索。此后,人行屯留支行积极参与并指导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了“长治市屯留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协会”和“长治市屯留区粮食行业协会”,率先在全国创造性地走出了覆盖山地、丘陵、平原全地域服务的农业生产托管“屯留模式”,即政府搭台、协会引领、金融助力、保险护航、服务主体唱戏、群众广泛参与,同时实行了全区域覆盖、全链条服务、全要素集聚、全模式托管、全方位振兴。
这一做法得到农业农村部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并将“屯留模式”列入第二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2021年8月30日,山西省深化农业生产托管现场推进视频会在屯留区进行观摩,并决定将农业生产托管“屯留模式”在全省予以推广。农业生产托管“屯留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打通了金融服务农业生产的“最后一公里”,把实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作为山西省首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县(区)之一,屯留区积极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将农业生产托管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民银行屯留支行将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在人民银行太原中支和长治中支的指导支持下,牵头组织辖内金融机构进行积极探索,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把脉问诊”、出谋划策,最终在政府的支持下,与农经部门探索成立协会,由协会向银行推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搭桥增信,再由省农担公司进行担保、由银行负责承贷的融资模式,成为农业生产托管做大做强的坚强后盾。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织就一张农业生产托管普惠网
人行屯留支行在长治中支的具体指导支持下,将信用建设作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和普惠金融的有效举措,解决农业生产托管中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把小额贷款真正变成农民致富增收的“第一桶金”,以实际行动肩负起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信用建设扎“根基”。讲信用能当钱花吗?在屯留区老军庄村民贾少军的眼中,讲信用真的有钱花。人行屯留支行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行政村信用评级工作,加大评定结果运用,强化信用与信贷联动,提升信用建设对农业生产托管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已对辖内13个乡(镇、街道、开发区)的209个行政村完成整村授信工作,评定信用村45个,评定信用户41365户,授信金额达到21亿元。得益于评定授牌的“信用村”,贾少军和同村的16户村民凭信用轻松拿到了75万元信用贷款。
信用融资强“树干”。通过深入发掘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供应链客户,为其上游小微企业量身设计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灵活运用网银、银企直连、中征平台直连模式为核心企业及其上游小微企业提供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针对性开发“农业生产托管贷”专项信贷产品。以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为例,依托专属金融产品,选择具有一定农业生产托管经验,纳入县级及以上政府部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内的主体给予支持,累计向66户农业生产主体发放专项贷款907万元。目前,全区累计实现企业动产融资21笔,金额13.65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95%,打通“信用到信贷”价值实现链条,打破长期制约金融机构“不愿贷、不敢贷、放款慢”等多重难题。
信用救助茂“枝叶”。疫情发生以来,为帮助辖内中小微企业缓解经营困难,人民银行屯留支行联合辖区金融机构,通过“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开展“一对一”信用帮扶,采取针对性救助措施,持续提供信贷支持。截至目前,全区银行机构累计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贷款331笔,金额6.29亿元;累计办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375笔,金额1.31亿元。
强化担保介入打破农业生产托管贷款担保瓶颈
去年秋天玉米价格持续上涨,收粮花费远超预算,这可愁坏了玉米收购户老董,他赶忙跑贷款。可银行贷款不但有近1分的月利率,还要求提供房产抵押,抵押物不足就会影响贷款额度。一筹莫展之际,老董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通了山西农担公司的联系电话。在农担公司的支持下,仅凭借女儿和朋友提供的反担保,不到一周他就顺利贷到了100万元。贷款还清后,老董按照相关政策获得了农担公司特有的财政贴息奖补,前后算下来,实际月成本才3厘,整整节省了8万元的利息。老董感慨地说:“有了农担公司的帮助,贷款容易,利息也低,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为了尽快给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送去资金“及时雨”,人行太原中支联系协调山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率先入驻屯留开展业务,一方面携手政府部门和合作的银行,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信贷融资担保服务;另一方面在活动宣传上频频发力,提请在省财政厅政务微博平台上专门发布活动信息,协同合作银行一道通过微信客户群介绍具体活动流程,在山西农担微信公众号开设“信贷直通车”申请专栏,多措并举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政策红利“飞入寻常百姓家”。
加强战略合作架起一座农业生产托管“连心桥”
政府搭台建机制。在人行屯留支行的有效推动下,屯留区政府从政策、资金、设施等方面全力保障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先后制定出台《大力支持全区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的指导意见》《农业生产托管地方标准》《农业生产托管资金管理办法》《农业生产托管“协会银行保险”管理办法》和《农业生产托管办理流程》等相关文件,从制度供给、机制供给、资金供给上促进农业生产托管行业更加规范稳健,区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400余万元,其中2021年投入补贴资金500万元。
三方协作谋共赢。2020年5月在屯留区成立全国首家“长治市屯留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协会”“长治市屯留区粮食行业协会”,探索建立“协会+银行+保险”服务模式,解决服务主体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服务资金后劲不足的问题。人行屯留支行积极组织协调,由区农经中心与各有关银行、省农担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银行批量推荐客户并出具推荐函,银行统一对客户进行受理、调查、上报审查审批,农担公司批量授信,形成链式批量业务,解决服务主体的融资贷款需求,目前辖区金融机构已累计提供贷款2.44亿元。
协会把关荐客户。由生产服务托管协会、粮食行业协会向金融机构推荐客户,推荐前由协会进行第一道把关,人行屯留支行根据本地企业特点给出建议,在审核吸收入会企业时,重点关注“三品”(人品、产品、抵押品)“三表”(水表、电表、各类报表)“三流”(人流、物流、资金流),金融机构统一对协会推荐客户进行受理、调查、实地走访,最终给出建议金额再报至农担公司,由其批量授信,形成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粮食收购行业贷款的链式批量开发。为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设立风险分担机制,农担公司占比80%,放贷银行占比20%,保险公司实行风险托底。目前,由协会推荐的117户贷款主体没有一户形成不良。
保险兜底保障解决农业产业托管后顾之忧
经过与屯留区农经局、农担公司多次深度沟通,成功搭建银政、银担合作平台,人行屯留支行不断强化与屯留区农经局以及农担公司深化战略合作,打通了农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引入太平洋保险公司,形成了政府搭台、协会推荐、银行支持、保险保障的多方聚力局面,最大限度发挥出各方作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太平洋产险山西分公司首创“政府+农业托管联合社+农户+保险+担保+银行”的新型六位一体的全周期式农村综合金融创新服务模式,在保险服务的后端,保险、担保、银行三大金融服务主体打破行业壁垒,跨界融合,共享客户渠道、共建信用评价机制、共谋综合金融服务。满足农业托管的生产、经营全流程金融服务需求,通过“保险+贷款”的合作模式,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风险保障,降低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门槛,解决了部分主体因为规模小、利润薄、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缺抵押、少担保、风险高的贷款难题,实现了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金融合作机制。在整体的综合金融服务中,保险实现了功能的创新,由单一的风险保障,实现增信作用,丰富了保险的功能效应及保障层次。
传统农业靠天吃饭,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风险。为解决好服务主体和农民的后顾之忧,切实降低风险系数,屯留区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创新设立全国首家“成本商业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满足了服务主体和农民多元化的保险需求,将种植风险降到了最低。其中“成本商业保险”为农业生产托管玉米高产示范田险种,除财政补贴保费每亩19元外,服务主体只需承担每亩23.5元的保费,就可享受每亩650公斤的保险;“完全成本保险”为农业生产托管高粱种植保险,服务主体每亩承担30.5元的保费,可享受每亩800元的保额,确保服务主体托管零风险。
“我们主动探索5030亩辣椒种植关键环节的综合托管,以工厂化育苗为牵引,全面开展耕翻、铺膜、病虫害统防统治、田间管理等服务,为全区9万亩辣椒基地建设作出了示范……”在路村乡老军庄村辣椒托管基地,乡党委书记宋岩皓自豪地说。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架起了金融助农“连心桥”,疏通了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大动脉,缓解了客户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有力推动了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在屯留落地见效。田不见垄、地不见界,“田保姆”上岗、大农机下地、种出高产田,正成为屯留区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工作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