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再次明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我们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战略安排。这为我国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擘画了清晰的路线图。“共谱共同富裕新篇章,为有源头活水来”,金融支持无疑是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源头活水”。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天职”的基础性保障作用、“金融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功能性导向作用,以及“金融普惠性+精准滴灌”的调节性靶向作用,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源头活水”作用的重要发力点。
发挥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天职”的基础性保障作用,赋能农村实体经济做强做大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当前而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经济发展维度看,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行业发展之间,尤其是城乡之间。要破除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必须要做好农村实体经济发展,为农村居民创造更优更好的就业创业机会,提升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对教育、医疗、环境等各要素资源更加合理、充分的享有。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在做好农村实体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一是要主动出击,强化服务对接。加强金融机构与政府、平台、项目和市场等对接,及时、准确了解农村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跟进金融服务,促进“金融活水”精准流向实体经济。二是要主动担当,强化服务下沉。努力增加优化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供给,全力推动金融扎根农村,持续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金融帮扶工作,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让“金融活水”流入田间地头,打造农村金融新生态,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做好做大农村实体经济蛋糕,赋能农村居民增收致富。三是主动作为,强化资金保障。结合政府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统筹安排金融资金,加大对“三农”领域、绿色低碳、农村产业链供应链、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确保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资金充裕,提高金融支持城乡区域平衡发展和行业协调发展的水平。
发挥好“金融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功能性导向作用,赋能民生基础设施做深做实
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客观现实,导致产业链、供应链很难及时延伸到农村地区,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发展差距由此不断扩大,成为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痛点和难点。做深做实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金融先天具有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性导向作用,能够在推动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做实做深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做实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对“金融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功能性导向作用,通过定向降准(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财税政策,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投入,特别是要发挥好国开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农商行、农村信用社的主体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教育配套、医疗卫生、就业创业、养老服务、乡村网络、通信基站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资源配置力度。二是做深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网点和网络“双基”建设,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构建现代化、数字化金融网络体系,完善农村金融结算网络,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数字化水平,为共同富裕赋能。三是要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倡导和引领相关部门建设面向农村的涉农基础数据平台,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农村基础性数据的共享,降低金融机构对数据的获取难度,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实现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与保障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相协同,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发展差距,赋能农村居民增收致富,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发挥好“金融普惠性+精准滴灌”的调节性靶向作用,赋能农村金融服务做活做优
农村地区是金融资源最为薄弱的区域,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亟需发挥好金融普惠性和精准滴灌的调节性靶向作用,做活农村金融市场,做优农村金融服务。一是要做活农村金融市场。通过夯实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补齐帮扶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环境,降低农村地区金融运行成本,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下沉,打造面向农村地区的多元化产品体系,满足农村居民对贷款、融资、理财、支付等金融服务的需求,推动金融资源更加均衡地分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二是提升弱势群体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在市场化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对下岗职工、困难学生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破除共同富裕建设道路上弱体群体金融服务不足现象。支持下岗职工创新创业,引导企业主动吸纳下岗工人和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并给予相关企业和个人金融政策支持,鼓励勤劳致富,增加弱势群体收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积极研发创新适应弱势群体需求的专属金融产品,创新弱势群体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水平。三是强化金融机构的“精准滴灌”靶向作用,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鼓励金融机构以“需求”为导向,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力,不断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大在信贷、存款、理财等方面的产品开发,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优化业务形态,丰富服务渠道,降低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质效,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